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如何避免职场“35岁现象”

    2017-6-27


    来源:海峡人才报


        35岁,是每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峰期。这个时间点上,职场人的职业规划,前半生学到的技能,往往决定着今后数十年一直到退休那一天的职业方向。这个年纪,大部分人都已结婚生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职场中的每一个决定,都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轻率。

        不可忽视的职场“35岁现象”
        上海一位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发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最为迫切。因为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

        35岁的职场,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精尖”,另外一种是“平庸无为”。

        职场上,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高精尖”),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平庸无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就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

        当然,第二种人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职场人是否承认,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如果到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就应该反省一下到底哪里做错了。而这个反省,定然不是从35岁才开始,最好能从30岁就开始。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在30岁左右的职场人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过程中被人家抢先太多。

        那么,到了35岁,才不会被职场淘汰。

        30岁左右: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1.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考虑家庭问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让你能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爱人,还包括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承担的是双方4位老人的供养)。

        到这个阶段,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跳槽后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到了年龄更大的时候,还有再次跳槽的胆量与勇气吗?

        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还没有背上家庭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后半生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2. 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要求。因为工作时间一般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不一样,所能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

        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能力越强,二者之间是正向倍增关系。如果违背这种关系,那么,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实际上在职场中,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1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阻力,这就需要不断积累学习。

        3.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小张做了五六年销售,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辞职后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职位,面试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不一样,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最基础的业务员,维护好终端是职责所在;但如果是营销总监,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失职。

        因此,不同层级的人,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越高,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基层操作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上升。
    那要回到正题,如果把握好30岁,从而避免35岁陷入困境?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职场人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如果意识到问题,那么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是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有一个10000小时定律: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Ma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4岁时接触到第一把小提琴,从此展现出过人的天赋。然而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获得国际大奖。

        文格罗夫说:“我的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事实上并非如此。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