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大学生找工作 不妨先看新业态

    2016-6-29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76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状况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


        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妨先了解今年的就业动态,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或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机遇。




    今年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判断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其中一个核心指标是签约率。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1日,2016届毕业生签约率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


        “从4月份的监测数据来看,多数监测省份进入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低于上年同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说。


        “进入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减少,说明大学生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就业压力有所减轻。”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陈云博士说。


        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应届毕业生供给不断攀升,但大学生选择“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半数应届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可以接受。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平稳中也有压力。”陈云指出,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65万人,再加之近年来每年二三十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需要继续求职,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从结构上看,适合部分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岗位相对不足,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用人需求下降,招聘单位数量和岗位数量减少,在市场需求整体趋弱和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扩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仍将面临就业岗位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艰巨的形势。


    经济压力之下有就业机遇


        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仍保持在合理的中高速区间,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存在着大量稳定和提升现有岗位、创造新岗位的机会。”郑东亮说。


        “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招聘情况看,当前对毕业生需求较为旺盛的,主要还是转型升级启动早、力度大、取得明显进展和成效的地区和行业。”陈云指出,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动力。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支撑。


        随着传统产业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包括部分经营较好的私营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对员工文化水平要求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比如,广东湛江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当地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经济综合竞争力,带动经济迈上新水平,以促进高学历人才实现更充分就业。


        新兴产业发展,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服务、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制造和服务业发展迅速,提供了大量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从人力资源市场数据看,这些行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用工都在增加。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大量涌现,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新的就业资源和机会不断被开发,配置机制也更加灵活,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创造了许多全新的就业岗位,也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机遇。”陈云说。


        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二五”期间,100万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新经济领域。
     

    二三线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增强


        随着城镇化战略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发展,信息化和交通物流等基础条件改善,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在吸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能力增强,拓展了大学生择业空间。如得益于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贵州省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净流入地。


        陈云判断,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结构改革加力深化,只要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不变,未来一个时期大学生就业形势仍将延续总体稳定的态势。


        但在当前就业形势更趋复杂的情况下,要多措并举,稳定实体经济增长,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多项政策的协同配合,促进和保持就业岗位的持续供给,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在各级人社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的受益面也在不断扩大。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介绍,2015年所做的关于积极就业政策效果评估的结果显示,超过七成毕业生接受过某项或多项就业公共服务。


    就业满意度:任职政府机构最高


        在近日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示。报告显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大,但创业、深造确保了大学生就业率继续保持稳定。


        据调查,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2%,毕业生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


        报告中的调查问卷显示,2015届我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2%;高职高专为91.2%。


        值得关注的是,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该数据与2014届的92.1%和2013届的91.4%基本持平。


        就业满意度方面,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2%。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3%,高职高专院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1%。他们对就业现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收入低”和“发展空间不够”,均分别占比66%和57%。


        报告还显示,2015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满意度最高,本科为72%,高职高专为70%;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满意度最低,本科为59%,高职高专为58%。


    就业去向:多数毕业生愿去小微企业


        报告指出,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5届的59%,而在国企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5届的18%,在外企就业的比例,则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5届的9%。


        国企“铁饭碗”、当外企白领不再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同时越来越多毕业生选择去小微企业就业。2013至2015届的本科毕业生中,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5%上升为50%;高职高专毕业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6%上升为60%。(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