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事新闻  >  国内最新动态
手机扫码查看

    “海归”贬值了吗?

    2016-5-26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指出,虽然留学回国人数比例仅占我国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的约5%,但这群人已成为我国人才市场备受关注的群体。


        十年以前,“海归”就是金领的代名词,无论从工作的档次、薪水都是一般人无法企及,工作好找、薪水很高、社会地位也不错。但近几年“海归”风光不在,无论是雇主还是评论专家都对海归批评多于褒奖。难道“海归”真的贬值了?

     

     

    调查

    近半海归期望在北上广深就业


        《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指出,就工作期望的区域来说,参与留学回国意向调查的人员中,75%的受访者愿意在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接近一半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这个比例比2013年下降了8%,下降比例则转到其他省会城市之中。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处长齐默表示,一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是留学归国人员选择就业的热门地区,因为这里就业创业环境较好。今年比例降低有多重原因,比如,北京在实行就业落户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政策,虽然留学生还是很受欢迎,但确实在一些方面有了限制,其他几个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专业扎堆管理学、理学、经济学


        蓝皮书指出,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是最为热门学科方向,其次是工学、文学和法学。


        齐默说,出国留学人员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选择经济、管理、商科比较多,选择专业扎堆的问题比较明显。目前,自费留学的比例占到97%,家长和留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家、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分析不到位,导致对学业规划的盲目。


        他表示,蓝皮书的发布就是希望用倒逼的方式为家长、留学人员在选择专业、学业规划的时候提供帮助,对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能提供一些资料。

     

    回国大多选择就业 少有自主创业


        蓝皮书指出,从北京地区就业落户的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机构类型数据看,留学回国人员在京就业的主要机构类型为国有企业和民办企业,分别占比23.85%19.40%,以及外资企业、国家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


        和前两年情况对比,进入国有企业的人数比例有下降趋势,而进入外资企业的人数比例有所提高。3.32%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自主创业,但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


        此外,数据显示,职业发展空间是所有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决策过程中考虑最多的因素,这一比例为68.41%,其后是工作地点和薪酬福利,比例分别为60.20%41.51%

     

    分析

    企业并不盲从招收洋文凭


        海外招聘资深人士徐超介绍,“海归”回国后,多有一成半至两成者在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里会找不到满意、适合的工作。之所以得不到认可,是因为用人单位觉得这些“海归”并没能通过海外学习掌握到更多的知识,特别是对于本硕专业不一致的学生,他们在国外学习的时间太短。


        部分招聘单位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唯才是用,不会盲目崇拜洋文凭。特别对于海外短期学习的研究生,长期从事HR工作的人士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他们分析认为,5年前国内出国留学很热,银行、金融、证券行业被很多人认为赚钱多,由此导致许多人盲目追逐跟风,结果这批“海归”回国就业却只能脱下“洋服”换上“国装”找工作。


        多数人资行业人士对此表示认可。徐超认为,“海归”回国找工作应该与内地大学生一样,需要调整心态,变换角色,找准定位,这其中包括薪酬不能过于理想化,工作单位不能过于求高、求大。


        “找工作,跨国公司不成,可以找合资企业或优秀民营企业,‘海归’在中等或中等以下规模企业工作,或许可以得到更多锻炼,更被企业重视。”

     

     “海归”回国常遇四大求职难题


        容易错过外企校招季。通常知名外企都会在每年的9月、10月开始第一轮传统校园招聘,然而,这个时候“海归”正在海外学习,通常较难在学习期间抽空回国参加企业校招、面试。


        不了解企业对应聘者的真正要求。事实上,企业除了看学生的学历背景,还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且,部分外企工作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要求并不高,比如咨询公司恰好是希望招聘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包括历史学、社会学等较冷门的专业背景,以此提供给客户更全面的资讯。所以,学生求职前了解企业需求,能更好地命中目标企业。


        留学前没有明确目标与个人优势。在留学前没有明确目标,也不明确自己的优势,因而在留学期间没有集中精力去培养和优化自己的优势。往往在应聘时难以突围,体现不出自己的特点。


        缺乏面试技巧。留学生回国后往往不知如何展示自己,缺乏演讲能力及沟通能力,而这点在求职面试中尤为重要。

     

    机遇

    多重政策福利 提供平台机遇


        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人类高手的围棋对决吸引了不少关注。人们在感叹人工智能强大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抱有诸多期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当前,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方面,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日前正式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20158月底,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科技人员从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成果转化动力。”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公司总经理蒋磊表示,这在法律层面上完善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实施关键在于人才。但是目前,经贸合作、外语、法律、财税政策等方面都缺乏人才。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需求,发挥高校作用,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例如在学校建立国际化人才库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立群在海归季谈会上说。

     

    建议

    顺应发展脉搏 积极创新创业


        在今年两会中,创新创业被屡次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创业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人脉储备也要充足,而且还要符合大环境的要求。”高齐从英国毕业后投身互联网行业,3年的打拼让他感触颇多。“互联网在中国只是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现在的创业环境比较好,特别是和互联网结合的创业项目越来越多,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所以我回国以后选择投身于互联网领域。”


        虽然国内针对海归创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政府资助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还需要海归主动学习、思考。“不是说海归创业就有优势。虽然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对创业十分有利,但主要还是看创业者自身的技术水平、能力和经验。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条件。” 高齐表示,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出台一些有利于创业者的政策,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以致用。

     

    做好求职准备 面对机遇挑战


        所谓的“海归贬值”并不是价值变低,而是价值回归。抛开价值不谈,“海归”可能最需要的只是一份理想的工作和未来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


        然而,职场非常残酷,不完全以教育和智力定输赢。机遇、能力、性格和情商都非常重要,所以“海归”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准备。


        很多“海归”梦想进入金融行业,却没有过硬的资质;很多人期待进入财会领域,却没有必需的证书。可能很多“海归”在找工作时,必须要高薪否则不去,但实际上就业市场没有这样高的薪水。寻找高薪工作的过程一旦比较长,人的自信心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我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职业领域做到多高?自己有没有相关的准备和技能?”如果这些问题都问清楚了,“海归”会发现,技能提高可能比薪水多少重要得多。所以专注于技能提高,并且寻找更合适的发展机会,可能是“海归”短期利益的所在。


        总而言之,“海归”在职场务必要有良好的规划,在工作中不断弥补自己的缺点,提高竞争力,这样才不会被雇主和商业环境所淘汰,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