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治领导力的三大路径

    2018-4-23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

    李军

     在政党政治的现代社会,政治是一件涉及政党、涉及政权、涉及全局、涉及国家命运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这等大事不是自然而然朝着人们期待的理想方向发展的,而是需要政党的正确引领和科学引导来推进的。由此便引出政党的政治领导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1]。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应在政治领导力提升上有所作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党对各种政治现象的正向影响力,进而持续推动多元社会力量充分整合,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那么,怎样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呢?

     一、围绕党的领导地位全面加强提升政治领导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领导力的指导思想。所谓围绕党的领导地位全面加强提升政治领导力,就是应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来规定政治领导力提升的价值取向,强化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的领导地位。党的这一领导地位不仅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伟大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且具有宪法效力,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既是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家根本大法的明确要求。这是一个极具方向性的政治问题。

     首先,坚定政治信仰,带动广大党员确立“四个自信”。信仰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源于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信仰信念,就不会有强大的内心 ;反之,正确的信仰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积极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坚定政治信仰,就是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意识形态的错误言论,面对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长期性的错误观点,面对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确性的错误说法,敢于站出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予以回击。以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为身边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立标打样。

     其次,强化“四个意识”,带动广大党员共同维护中央权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领导干部提高政治领导力应紧紧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来进行。具体地讲就是强化“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忠诚党的核心、拥护党的核心、维护党的核心、紧跟党的核心。邓小平曾指出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2] 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明确提出 :“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3] 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领导力,应发挥好党内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在维护、促进和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上做表率。对各种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的现象,如对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不分场合的胡乱议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管辖的单位或部门变成“独立王国”等,要勇于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

     再次,强化责任担当,带动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鉴于现实中,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功能发挥上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 ;有的基层党组织由于不善于、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深入全面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致与群众的隔膜越来越厚、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领导力,应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参与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发挥好固有的政治功能,探索有效途径,突出政治引领、严格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切实避免把基层党组织混同于一般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努力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使其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

     二、围绕党的执政地位长期巩固提升政治领导力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向世人昭示这样一条真理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醒全党 :“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也正因此,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把党建设成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升政治领导力,必须围绕党的执政地位长期巩固聚焦发力,切实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一,增强角色意识,带头强化政治担当。组织的力量来自于团队成员的担当与忠诚。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应围绕着党的执政地位长期巩固,努力做到一心向党、以身许党,培育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的情怀。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有的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薄,全然忘却党员身份,对党内责任认识不清 ;有的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不当“战士”当“绅士”,态度暧昧,不敢理直气壮同错误言行与倾向作斗争 ;有的甚至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领导力,应在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素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明辨大是大非上下功夫。始终坚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面对大是大非问题要有敢于发声表态的胆识 ;面对歪风邪气要有敢于坚决斗争的气魄,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第二,增强法纪意识,带头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党纪国法既是领导干部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领导干部讲政治的有力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有 1.5 万人因违反政治纪律而被处分。 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案件,从李春城到孙政才共 292人,几乎都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有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严重问题。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从中汲取教训,特别是应从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带头学习党纪国法、带头敬畏党纪国法、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切实将党纪国法的规定和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引领和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进而赢得广大党员和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控制力和支配力的深度认可。

     第三,增强廉洁意识,带头拒腐防变。任何政党、政治集团执政以后,都有面临失去政权的危险。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面临失去政权的危险主要来自党内的腐败。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 :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腐败是政治之癌。腐败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化行为,从本质上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掠夺,也是对党为人民服务理念的亵渎,其危害是直接动摇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数据显示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 18.9 万起,处理党员干部 25.6 万人。[4] 因此,领导干部提升执政领导力,应着力从拒腐防变入手,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乐于接受各种监督。力求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到洁身自好,做清清白白的政治明白人,进而带动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上境界,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围绕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实现提升政治领导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又植根于人民,因而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将其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执着追求,并强调民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由此,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政治领导力,应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围绕人民主体地位的切实实现下功夫,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维护人民主体地位。重点应在四个方面呈现出来 :一是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历史主体,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社会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内心和情感深处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二是把人民群众看作是价值主体,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三是把人民群众看作是实践主体,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来。四是把人民群众看作是人生主体,鼓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幸福人生和事业成功而不断积极进取、踏实劳动。

     其次,注重开发和尊重民智,最大限度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要求领导干部践行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优良作风,发自内心地尊重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上,尽量适应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如“有些领导干部随着职务升迁、地位变化,慢慢忘了根、忘了本,眼睛只往上看、不往下看,甚至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蛙水关系”;或者浮在表面、融不进去,或者需要时跳到水里、不需要时就像青蛙一样跳到岸上。”[5]应通过提升政治领导力加以彻底改变,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第三,关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大限度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 这意味着我国不仅告别过去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时代,同时也意味着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勇敢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的发展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然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做到心中有民,时刻把人民的全方位利益需求放在第一位,站在群众立场上看问题、想办法。“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争做广大人民群众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贴心人、引路人。(作者系黑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教授,领导科学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