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确定性”

    2018-4-13

     

    来源:北京日报

    胡宇齐

    原标题:开放的中国就是世界最大的“确定性”

     开放还是封闭,进步还是后退,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在“时代之问”面前,中国排除干扰、坚持开放的稳健姿态,为全球化注入了难得的“确定性”,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今天的中国人有自信也有能力干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任何挑衅都不会中断中国40年艰辛探索的开放之路。

     四月的海南,山青海碧,日暖风轻。8日至11日,以“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主题的博鳌论坛如期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嘉宾共赴“东方之约”,世界又一次进入“博鳌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殊年份,在“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昭示了我们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坚定决心。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之下,这份宣示尤显意味深长。今天的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经济持续低迷,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火药味渐浓,为全球化前景再添阴霾。开放还是封闭,进步还是后退,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在“时代之问”面前,中国排除干扰、坚持开放的稳健姿态,为全球化注入了难得的“确定性”,彰显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

     世界局势变幻莫测,中国开放一如既往,如今再回首,我们更能读懂这份坚持的意义。彼时打开窗户透进的新鲜空气,带来了边陲小渔村的迅速繁荣,也赋予国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珍贵启迪。从沿海开放到内陆开放,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这个关键词,不断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书写着国家发展的崭新篇章,也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进步。据世界银行数据测算,2012年—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超过美国、欧盟、日本之和,持续发挥着“压舱石”和“助推器”作用。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的开放之路,蕴藏着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东方智慧,饱含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中国理念”。这些年,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我们不懈探索着一体化、全球化路径,越来越多地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特色的解题方案:“一带一路”迈出坚实步伐,亚投行朋友圈越扩越大,南南合作携手向前迈进……有人分析历次博鳌论坛的主题,“亚洲”“共赢”出现的次数最多。中国对外开放,不是曲高和寡的独角戏,而是互利共赢的协奏曲,是欢迎各国都来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

     40年一路走来,我们遭遇过禁运封锁,受到过歧视,也受到过挤对,“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却始终没有停下开放的脚步,终于“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眼下,世界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然而个别国家却无视潮流,频频挥动贸易保护大棒。尤其是以“世界老大”自居的美国,对国际规则每每“合则用,不合则弃”。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其商人印记颇重的执政风格,更极度放大了这种任性,“悬崖政策”“拍脑门雷语”说来就来。为了眼前利益,美国,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竟不惜把自己扮成受害者,肆意破坏已成共识的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为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似乎成了自由贸易的主要威胁,中国却成为自由贸易的主要捍卫国家。”挪威首相一番话,道出了太平洋两岸截然不同的“画风”:一个越来越保守,一个越来越开放。面对美国软硬兼施的挑衅,我们早已亮明底线:中国人不挑事,也不会任人挑事。今天的中国人有自信也有能力干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保持自己的发展节奏,任何挑衅都不会中断中国40年艰辛探索的开放之路;任何阻挠都不会影响中国担当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决心。博鳌论坛之上,中国宣布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重大举措,这份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各方期待的中国方案,必将产生广泛回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全球化大潮浩浩汤汤、无法回避,面对这一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只能在继续开放中寻找办法。中国热情张开双臂,诚邀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致力于让全球经济繁荣发展之船扬帆远航。至于那些妄自尊大、封闭排他者,只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又何苦枉称“朋友”呢?